算分配给宗室。”
李言想的很周到,世族们摊下一亿贯之后,宝钞就能成为大唐货币,开始流通。百姓们只要一认可,就会纷纷使用,到时候,再此基础上,再翻个一两倍。
达到两亿到三亿的体量,应该不成问题的,就算动用三层,自己也能拿出七千万到一亿贯出来,用于投资。
“最后一成,可以对外分配给功臣勋戚,或者朝中老臣。”
“当然,这些都要投入资本,实实在在的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不是白给的。”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大唐的产业,背后有朝庭和财政寺在背后支持,可以说与国同休。要政策有政策,要资本有资本,最重要的是,他有大唐为其保驾护航,也不存在亏损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言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若是在坐的诸位,有意参上一份,私下可以找朕,一成份额就是一千万。就算是几个大世族,恐怕也吃不下。”
“朕意可以分成100份,每份十万贯,对外发售。”
“当然了,这个产业,主要是为朝庭谋利,用于福泽百姓,为了分散风险,可以允许开放一部份民间投入。朝庭占有大部份份额,何证绝对可以控制。”
“朕占两成,这也是以后皇家的私人开支,朕不会再打国库的主意。”
“其它两成,也算是朕对众人的福利,仅此一次,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大家一定要抓紧机会。”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极为牢靠的,朝庭占了六成,皇帝占了两成,剩下的皇室宗亲和功臣勋戚合起来才两成。朝庭和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体的。
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份额,足以保证东厂的朝庭属性。
看着皇帝几乎都把东厂瓜分干净了,依依不舍又十分小气的拿出一成出来,大家就知道,这肯定是件大好事,一百份名额,一份十万贯,除了马周这个穷鬼外。
大家都能拿下一部份
长孙无忌连忙站起来说道:“皇上,臣也不懂经营,只想给儿孙留下一份稳定的产业,臣愿拿出毕生积蓄,买下八份,用作传家之用,万一儿孙无能,也有份吃饭的保证。”
“皇上,臣和长孙大人差不多。”
萧禹也抢着说道:“当年梁朝灭亡,祖上还是留了些家底儿,再加上臣姐姐的资助,臣家也算殷实。是以臣愿支持皇上的创举,买下十份,用以传之后世。”
萧禹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名鲕,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禹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萧氏,后跟随其姐进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