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出来的,到现在很多人都没想清楚?
不过,只要朝庭能受益,自己也没损失,那就皆大欢喜。
众人开始讨论具体的实族,如何能尽快把这个部门建立起来,发挥效用。
当然,这么大一项工程,一个全新的部门和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操作起来,肯定是千丝万缕,也要细细筹划,没有个三五个月的,也不可能完全运作起来。
李言的意思,也是先行拿出这个规划来,让大唐的臣子们接受。反正这种事情,也不存在什么机密,是堂堂正正的正道,也只有朝庭才能干得起来。
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确定宝钞类型,从各大世族的钱庄里抽调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设计出一整套不容易被人防制的宝钞出来。
还有,发行宝钞也需新立钞法,确保宝钞的顺利施行。
财政寺各个机构的设立,李言只是提出一个大概,具体还要靠这个时代的人,根据现行的官场体系,弄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机构,做为这个体系支撑的载体。
各个部门的职能设立,相关人才的培养,几个部门的衔接,各项律法规定等等。
绝不是那么简单,一拍屁股第二天就成立起来的。
这天的会议,众臣一直在反复的商议其中的利弊得失,弄懂弄透这里面的各种关窍。
一直开到晚上宫门落禁,几位重臣才姗姗离去。
眉县东郊,京兆韦氏郿城公房的祖宅大门口,一行人正在告别。
随着李世民的落幕,李言的登基,郿城公房更是随着韦挺孙女与当朝太子李象的亲事,已成为韦氏宗族内举足轻重的一支,韦德政也一举跃升为韦氏族老会中的实力派。
看着长孙无忌乘着马车离去,赶往城南杜氏所在的县镇。送客的韦德政收回目光,在孙子韦名山的搀扶下,缓缓向着内宅走去。
回到后花园中,韦德政常待的一处凉亭里。
韦名山重新给韦德政倒上茶水,忍不住的问道:“叔父,您真的打算支持新皇帝发行大唐宝钞,还要送去五百万两银子?”
“你这孩子,什么叫送去银子?”
韦德政一脸祥和的看着自己的侄子:“只是把银子换成宝钞,我们一样可以正常使用,就像银票一样,朝庭只是扮演了一个钱庄的角色,并没有白占我们的便宜。”
“可是?”
韦名山一脸不忿的说道:“朝庭办钱庄,一定会给我们的钱庄带来冲击,相对而言,朝庭的信誉和影响力,肯定更大。以后我们的钱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我觉得,这新皇帝也是不怀好意,此举有针对世族之意?”
“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