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已经落于人后了,城外早有乐善好施的搭了粥棚。
并非张云逸没有同情心。
只是,身在皇帝身边,这种博善名的事情,他不愿意抢着出头,担心表现的过于急切,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此前,他已经吩咐张成,在流民中招募一些老弱妇孺,去在城外的庄子上做些农活。
并安排天工院,挑选些年轻力壮的安排进工厂。
如今,官府的,民间的,都已经行动了起来,他再装作后知后觉,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毕竟,施粥救济在这个时代,属于政治正确。
其实,对于朝廷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一旦大批灾民逃难,来年的春耕、秋种,必然会缺少劳动力,可谓恶性循环。
在张云逸看来,说到底还是皇权不下乡,导致的权利不够集中。一方面,上令不能下达,需要层层转包,不但降低了行政效率,而且导致层层盘剥,让救灾的力度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朝廷需要依靠乡贤、族老维护统治,虽然减轻了地方上的负担,却导致了他们手中的权利过大。
不但赋税征收等许多事情,离不开这些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县衙的作用,私设公堂的事情并不少见,乡间宗族之法比国法好用也屡见不鲜。
而这些人大多不但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且大多都是致仕的官员。
州县官员需要仰仗他们治理百姓,他们又熟悉官场的运作,加之有一定的关系网,也是兼并土地的罪魁祸首。
平行时空中差不多时期的徐阶,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斗倒了严嵩,可却占了整个松江一半的土地。
对于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陋习,张云逸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再度感叹教员的魄力和高瞻远瞩。
哪怕在前世,如三哥之流,依旧走不出这样的困局,更遑论是在古代?
别说是他,就是皇帝只要敢动这个心思,恐怕也会江山不稳。
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张居正只是想官绅一体纳粮,尚且落得个那样的下场,更遑论是他?
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张云逸并没有与天下为敌的勇气,也只能暗自摇了摇头,做些招募工人,施粥赠衣之类,力所能及的小事了。
尤氏见他暗自摇头,低声询问道:“没别的吩咐了吧?”
“对了!”张云逸环顾一圈,叮嘱道,“你们都记得,别告诉香菱,免得叫她担心!”
虽然张云逸并未告诉她们,江南那边发生了不小的骚乱,可京城都来了这么多灾民,江南只会更多。
众人都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