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应下。
\n
他刚要拒绝,云舒便不冷不热道:“你老之前将本王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本王可还没追究。”
\n
李老太傅拒绝的话,顿时在嘴里转了个弯,随后笑得越发和蔼可亲,“不知殿下需要老夫做些什么?”
\n
“本王想请老太傅主持十日后的学子交流会,为学子们看看文章。”
\n
李老太傅历经三朝,在文人中的声望不一般。由他主持,足可以消除此前国子监收费辅导的负面影响。
\n
而十日后,那些被关的学子们也都已经放出来,过完新年了。
\n
李老太傅想了下,觉得这事倒也不难,于是答道:“老夫定不负殿下所望。”
\n
云舒满意了,同时道:“那日,西州的学子也会前来,老太傅在长安的时候对西州传入的那些格物学很是感兴趣,到时学子交流会的时候,还请老太傅多多操心。”
\n
边实已经带着数名老师与学生在前来京都的路上了。
\n
如今各地学子云集京都,且云舒已经拉了一波好感,正是推进格物学的时候。按之前传来的消息,边实他们应当是可以赶上交流会的。
\n
边实虽然也做过太傅,但毕竟此前被流放到了沙州,如若贸然带着学生们参加,即便有云舒的名头在,文人们可能也并不会买账。
\n
李老太傅听到此,也明白了夏王殿下来找他的真实目的。
\n
他做教育多年,自然知晓云舒大力推行格物学对传统儒学的冲击有多大。西州那个地界,没什么文人,百姓们也没有什么见识,推行起来倒是顺畅,只是到了京都,形势可就不一样了。
\n
李老太傅顿时就后悔刚刚的草率了。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