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
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对同伴说道。
“是啊,尤其是那首《春风笑》,简直写出了我心中所想,却又无法言喻的情感。”
同伴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对赵麟才华的钦佩。
而魏王朱麒,则因赵麟的诗词而更添了几分文治武功的光辉形象。
在士人眼中,他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王爷,更是一位懂得欣赏并扶持才子的明主。
中原七府内,那些曾经犹豫不决、保持中立的世家望族,此刻也开始了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他们深知,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站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整个中原七府的上层,已悄然出现了变化。
汴州城,某将门世家。
“父亲,您看这魏王殿下与赵公子,如今声望日隆,我们是否也该有所表示?”
年轻的世子向其父——家族族长问道。
族长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此事需谨慎。魏王殿下虽有雄才大略,但朝中局势复杂多变。”
“不过,那赵麟却有王佐之才,确属难得。我们可以先暗中观察,再做定夺。”
于是,这些世家望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密切关注魏王朱麒与赵麟的动向。
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会面、每一份合作,都成为了他们评估局势的重要依据。
官场之中,更是暗流涌动。
那些原本对魏王朱麒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们,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他们开始私下里交流意见,讨论魏王朱麒与当前朝政的种种关系。
“我看这魏王殿下,日后必成大器。咱们若能早些投靠,定能分得一杯羹。”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吏对同僚说道。
“话虽如此,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朝中局势复杂多变,咱们可不能轻易站队。”
另一位官员则显得更为谨慎。
然而,无论他们心中如何盘算,都无法忽视一个事实:
魏王朱麒与赵麟的声望正在迅速攀升,他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官场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魏王朱麒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决心。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赵府,书房。
书卷盈案,墨香四溢。
炭火烧的正旺,哪怕窗外寒风凛冽,此时房间内却是温暖如春,
赵麟身着素衣,静坐桌前,手中紧握着泛黄的书卷,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深思。
旁边通红炉火,似乎也在为这静谧的时光添上一抹生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