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已深,但他的眼神却是十分明亮。
“大石哥,这科举之路,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大石听了讪笑一声,挠了挠头,也就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将碳火又加上了一些。
同时,又烧上一壶热水,然后退出门外,轻轻带上了门。
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剩下赵麟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轻咳声。
他深知,这科举不仅仅是才学的较量,更是心志与毅力的比拼。
随着科举之期的日益临近,汴州城内的氛围愈发紧张而凝重。
赵麟在府中闭关苦读之余,亦得到了中原七府大宗师林世海的青睐,时常被召入衙署,得以聆听这位学界泰斗的教诲。
翌日清晨,晨光初破晓,赵麟便已整装待发,前往学政衙门。
衙门内,古木参天。
风度翩翩,一身儒雅之气的林世海早已在书房中等候,见赵麟到来,面带微笑,点头示意。
他虽非赵麟正式之师,但二人之间,早已超越了师徒之名。
“赵小子,今日可有什么心得要与老夫分享?”
林世海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穿透了书房的宁静。
他正坐在案前,手中把玩着一卷古籍,眼神中闪烁着对学问的热爱与期待。
赵麟闻言,恭敬地走到林世海面前,拱手道。
“林师,学生近日研读八股文,深感其精妙之处,却也困惑于如何将所学融会贯通,写出既有深度又不失灵活的文章。”
林世海微微一笑,眼神中满是赞许。
“赵小子,你能有此疑问,说明你已经开始触摸到八股文的精髓了。”
“记住,八股文虽有其固定格式,但文章之魂,在于你的思想与见解。你要学会在规矩之中寻找自由,在框架之内展现才华。”
说着,林世海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册子,递给赵麟。
“这是我年轻时的一些笔记,里面记录了我对八股文的一些理解和心得。你拿去看看,或许能有所启发。”
在林世海的悉心指导下,赵麟的科举之路愈发坚实。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汴州城的青石板路上时,赵麟已踏上了前往学政衙门的路途。
在那里,他将与大宗师林世海共度一日中最宝贵的时光。
书房内,林世海端坐于案前,面容温和而严肃,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有对赵麟寄予的深切期望。
赵麟则恭敬地站在一旁,手持笔墨,准备记录下林世海的每一句教诲。
“赵小子,今日我们不谈八股文的格式,来谈谈如何立意。”
林世海缓缓开口,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