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她就侃侃地讲:“簪子出自此盒,是李家讲不清道理的根源,也是此案的重要物证。但是,竟没人想到过,这簪子,绝不可能是赠予顾文友之用。”
\n
“为何?”
\n
顾影淡淡地把玩着幻象的物件:
\n
“李秀英和顾文友是内亲,自小不用互相避忌。这样的关系,想要有些苟且,是何等的容易?若果然有情,当在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时,就已有了些私相授受的迹象。
\n
“等到秀英年方十七,李夫人将其许给玉林。乍然逢变,在心中就觉得,‘新’不如‘旧’。这时将近别离,叙起情话来,全是旧事;送起物件来,也该是从前两人常用的、更贴身的。
\n
“袖香盒、汗巾、镯子、手炉……诸如此类,都是上佳之选。因为如今,琵琶别抱了,旧情要‘隐’,送的东西也要‘隐’了。怎么可能拿出一个在头顶上招摇的发簪,送了出去呢?
\n
“但是,话说回来,此簪也不是送不得。若李秀英真能送出这簪子,我倒也敬他几尺。”
\n
无情仙好奇:“为什么这么说?”
\n
顾影坦然道:“若送此玉簪,那是以‘新’换‘旧’,要表不要里的决绝之意。秀英曾对我说,这妆匣里的首饰是专为新婚而制,全是崭新的。这样价值不菲的新簪子,送到家道败落的旧相好手里,扎的不是发髻,是人心哪。”
\n
“竟然……有一层意思……”
\n
“当然啦,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
\n
“是什么?”
\n
顾影答道:
\n
“两人有情,是两人的私事。这其中授受的物件、说过的话,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