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孔子,预感自己将亡,又自感病情严重,于是停留于鲁地养病,经一个月的无效治疗,郑玄最终病逝于鲁地。
闻言,张虞感慨了声,说道:“郑君自言梦孔子,朕便预感不妙。令人急救之,却难改天数。”
“应劭、王粲何在?”
“臣在!”
二人趋步出列,应道。
“你二人为博学之才,有强记之能,为海内显著之士。今以应卿为正使,王粲为副使,代朕前往北海,慰问郑玄家眷。并将郑玄所撰书籍与其家眷迁至长安,由朝廷荣养其家眷,弘扬郑氏学问。”张虞吩咐道。
“遵旨!”
郑玄可以说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年轻时随马融学习古文经,学成之后游历十余年,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将古、今文学融合与一统。二种学说的一统让郑玄名扬四海,被世人尊称为大儒。
功成名就之后,郑玄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在注解儒家典籍。如《礼经》仅有师授而无注解,即便是马融也只注了《丧服》中的经、传。而郑玄苦心孤诣研究多年,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将三礼注一书为《三礼注》,开创礼学宗派。
后续陆续为《易》《尚书》《论语》《诗》《汉律》等典籍作注,并精通数学、浑天学,深谙音韵、训诂学说,故称其为全才不为过。
今张虞遣人前往北海,名为慰问家眷,实为欲得郑玄所著书籍及其家中典藏经典。毕竟天下大乱,大量典籍都有所遗失,作为华夏天子的张虞有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
“禀陛下,后汉末年时,左伯纸名扬天下,然因战火绵延之故,左伯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