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著图书,其中涿郡图书便包含崔寔所著二书。
今张虞畅读崔寔《政论》,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崔寔针对汉桓帝时期的政治格局,大概可以总结出三大弊政,一为奢糜,二为吏治,三为边患,并有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安葬奢靡之风盛行,士民互相攀比,社会风俗将会败坏,并且会让农桑荒废。故需制度改革与严刑重罚以改善风俗,令百姓节约消费,用于储蓄。
关于吏治,崔寔揭露基层官吏收入微薄,故常常会有贪污受贿之事发生,故提高基层官吏俸禄,并加以严惩。
另外,崔寔认为官吏频繁调动,将缺乏长期治理的想法,常会颁布急功近利的政策。故需严格加强考核,并让地方官吏长期任职。
至于边患,崔寔强调边郡之弊在于边郡贫瘠,军备涣散,故需迁内地之民实边,并加强兵马操练,增强边郡的实力,方能令胡人难为祸患。
除以上政见外,崔寔抑商重农。他认为农业利润薄,而商业得利多,因此百姓会在商业的诱惑下,弃农而从商。然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覆,此为国家之毒瘤。
以上见之见解,张虞虽不能说一一认可,但有不少观点与之相同,尤其是在边患上。
东汉时期,中原州郡人口殷实,而关西、边疆地区人口单薄。如能迁民实边,不仅能减缓内地的人田矛盾,还能增强边郡地区的力量。
“可惜中国人口单薄,一州之人口不及昔鼎盛一郡之户籍,今迁民实边甚难!”
望着书上的内容,张虞不由微叹了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