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谓左右说道:“朕虽准民众经商,但却未忘农为立国之本。天下太平,乃朕心中一愿。及华夏一统,百姓有田可耕,耕有牛代力,乃朕又一心愿。”
“陛下仁德爱民,实乃百姓之幸事!”众人恭惟道。
张虞摆了摆手,问道:“爱民当落实于民。今耕牛匮乏,诸君有何见解?”
“太仆执掌国之畜牧,今下何在?!”
“臣在!”
人群中张济趋步出列,拱手说道:“禀陛下,欲广丰耕牛,臣以为重于牧养。西北、河套水草肥沃,盛产牛马之地。今天下耕牛引进,多赖胡人牧民饲养,再售卖于中国。故不如复秦之旧制,设立牧场,专门饲养耕牛。”
“另秦川牛、白河牛素来闻名于世,今陛下欲设牧场,可在关中、南阳设立,并与陇、代、幽并重。专心牧养之下,数十年之后,耕牛当盛行于中国。”
秦国商鞅变法能成功,除了君臣上下的齐心,另与秦国盛产耕牛有关。中国北方以黄牛为主,而黄牛出产地分布在齐鲁、关中、南阳与农牧交接区。关中生产的秦川牛易于饲养,力役能力强,属于是非常优质的耕牛。
秦国商鞅变法时,专门为牛设立机构,如太厩、中厩、宫厩等,另有牛长、皂者等职位,专门负责耕牛饲养,及一系列法规考核饲养情况。昔崔钧在西河郡培育的西河牛便是秦川牛。
至于白河牛,顾名思义生活在南阳白河的黄牛,因体大力强,行走快速,适应性强而著名。南阳郡能在两汉崛起,并在后续历代中兴盛不衰,除了地理位置外,便是与盛产的白河牛有很大关系。
刘秀起兵之初,所骑之牛大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