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说道:“昔长平之战,赵求于诸侯,诸侯拒援。赵亡时,诸国同亡。今敌征巴蜀,若不能令其撤军,反而互相兼并,岂不利于唐人。”
“非也!”
刘晔说道:“刘备兵少将寡,难以成事。故不如率军西进,先夺南郡。南郡归附,北有重镇,荆南四郡可收矣!”
“明公,肃以为凭我一家不足以御唐,需留刘备为援!”鲁肃再次强调说道:“故刘备暂不可图,需待天下稍安之时。”
“兼并四郡,再夺南郡,能出数万强兵,听候丞相调遣,为何不能御唐军?”刘晔说道。
“非~”
曹操招了下手,示意鲁肃、刘晔二人停止争论,问道:“文若有何高见?”
荀彧捋须沉思,说道:“二君所言皆有道理,然同有不足之处。以鲁君之言北伐淮北,时张辽屯重兵于重城,大军受挫城下数月,水衰则兵退,不能久屯于中原。如此番出兵,恐得胜而不能得地。”
“依刘君之语西伐荆州,丞相大军征江陵,如不兼并刘备,纵然得胜,但江陵却独城难守。若兼并刘备自强,令唐人得势,如巴蜀被唐军所下,则形势去半矣!故西征伐荆州,恐得胜得地却不能得势。”
荀彧作为战略大师,目光长远能看到曹操选择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如北伐中原,因淮北水系水位受季节影响大,因此曹操即便能得胜,但大概率难以守住胜果;如取荆州,因刘备的关系,如果不兼并刘备,取胜的果实可能被刘备窃取;若兼并刘备,恐会让唐人得利及兼并巴蜀。
“无完备之策?”曹操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