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脾气。
要不然即便不下雨,只是阴天,也没法这么快把新谷子晒干。
随后空出来的田里,连带着新买的蚊帐一起借给了其他村民晾晒谷子。
对于粮食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那便是秋收与冬藏。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费劲精力花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才将一季庄稼从种子变成粮食,收割回家。
但如果不费点心思晒干水分再进行储藏的话,要不了多少时间,它们就会发霉生芽,那时候的粮食就已经不再是粮食,人不能吃,最多只能喂喂猪牛牲口,所以无论谁家,都会专门空出来时间来做这件事。
如今张安家门口这几块田,已经成了长箐村的香饽饽。
因为就在村口,离家非常近,也就比以前的晒谷场多走两步而已。
而且张安刚让花头一家出来大发神威以后,村口这一块儿地方现在可谓是非常清静,根本就看不到几只麻雀。
即便有,也是站在老远老远的树上,因为忌惮花头它们一家子的凶残,现在连飞过来都不敢。
所以张安家这几块田,已经成了村民们用来晒谷子的好地方。
“张安呐,今天有时间吗?跟我去接几个人拉点东西。”
早上起来,张建文就上门来找到张安。
“可以啊叔,去哪里啊?”
张安左右没什么事,就爽快的答应了。
“去屯堡,张平他舅舅家那边。”
张建文听到张安答应,非常高兴。
“这不是马上国庆了嘛,张平他几个舅舅会跳地戏,我就跟他们说好,让他们来咱们这里跳几天,好让外面来咱们村里玩的人们有个乐子看看。”
地戏又称“跳神”,起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
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各镇皆有屯田,一军之田,足赡一军之用,卫所官吏俸粮,皆取给焉。”
一直至今,都是地方性传统的戏剧。
地戏的演出程序一般分为“开箱”、“请神”、“顶神”、“封箱”等组成。其中的“跳神”是正式演出,又分为“设朝”、“下战表”、“回朝”。其余部分是带有驱邪纳吉成分的傩戏活动。
最主要的表演形式分为喝唱和武打,但因为流传下来的时间太长,如今的很多武打动作已经演变成了舞打形式。
跳戏的时候,表演者要身着戏服,面戴脸壳蒙盖青纱。
因为表演人数多,动作幅度大,所以一般需要再开阔的场地进行。
也正是因为如此,地戏又被当地人称为“跳大神”。
等到几年之后,这一地方性传统戏剧,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好事啊,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