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乡入野搞科研,成了地方小官亦可真真切切的造福一方百姓。
而这也使得儒家的名声好了起来,拥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次然也是多亏了刘彻的政策,当然也少不了刘据在其中发挥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
董仲舒这洋洋洒洒的遗书中,虽然开头略有微辞,但后面却多时赞扬刘彻的内容。
不过董仲舒究竟什么心思,刘彻又怎会看不出来?
他虽在遗书中口口声声赞扬自己的政策,还说什么最近几年大汉风调雨顺,皆是自己施政得当,上天有感予以的褒奖。
但临了却总要带上刘据,要么是刘据“抛砖引玉”,要么是刘据“奉旨改革”。
如此说来说去。
便潜移默化的将刘据也赞扬了进去,表彰了刘据那不可获取的功劳。
说白了,这老东西就是在替刘据说话,虽然没有明着说出来,却句句都在暗示刘据未来一定是个明君,是继位大统最合适的人选。
“这老东西,真是长进了啊,既懂得欲扬先抑,又学会了摸朕的脾性,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虚伪官话。”
刘彻将遗书放了下来,摇着头笑道,
“苏文,再拟个诏吧,董仲舒此前辅佐朕施政有功,任博士仆射期间亦在太学改革之事上鞠躬尽瘁,临终依旧心系国事,不愧国士之名,赐他随葬茂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