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包括统治者手中的政权。
而大汉的富商巨贾们也是一样。
刘彻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筹集征伐匈奴的军饷与封赏。
他定是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凶险,才会不惜背负“与民争利”的骂名,也鼎力支持桑弘羊推行那些政策,发起这样一场“革命”。
这就是刘彻的智慧。
他纵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也依旧不失为一位具有远见的大汉掌舵人。
后世也证明了他的远见。
在他驾崩之后,霍光独揽大权,虽然发起了一场针对桑弘羊的“盐铁会议”,但却始终坚持着刘彻与桑弘羊的经济政策。
这才有了后来的“孝宣中兴”。
如此其实不难看出,如果刘彻不是驾崩的太晚,又或是在漠北之战之后,刘彻再未发动战事,尤其没有任用李广利之后的数次大败,直至将大汉精锐骑兵全部葬送在大漠之中。
这场“孝宣中兴”说不定能够提前数十年。
而史书中评价刘彻时,说不定也会用上“圣君”二字,而不是时常将他的晚年拉出来做反面典型。
刘据此刻正在做的事。
虽有自己的私心,但又何尝不是在挽救刘彻的声名?
这又何尝不是一片孝心?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