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陆严河来公司跟陈寅开会的时候,陈寅就笑着说:“陆总,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你很多思路真的是高瞻远瞩。”
陆严河瞬间头大。
“你这突然拍我马屁,是怎么了?”
陈寅笑着说:“不是我拍马屁,是我这一次在海外推销《那些年》的时候,我充分意识到,当李治百在国际上有了一部代表作《活埋》之后,一个明星对于推销一部不那么受瞩目的片子,作用有多大。这一次欧洲能够以10年150万美元卖出去,一大半是靠着李治百。”
陆严河:“这本来也是电影明星的作用。”
明星当然不可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但是,明星就是一部电影的名片——
当电影本身没有第二张名片的时候。
尤其是那些非院线的购买方,他们买一部电影,如果电影里有一些认识的明星,哪怕它稍微烂一点,人家也愿意冲着这个演员,以较低一点的价格买下来。
陈寅说:“现在国外的片商,认识的中国演员还是越来越多了,这几年我们在国际流媒体上的表现挺不错的,出来了很多演员,而且,还形成了滚雪球效应,一个带俩,两个带四,越来越多的演员去参与海外项目了。”
“这是好事。”陆严河说,“当国内的演员不再只有国内的影视项目这个选项,也能倒逼着国内的影视项目进一步地升级。”
陈寅点头,“是的,昨天我还看到了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开机的项目数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2%。”
开机项目数量增长32%,说明资本现在对影视剧市场充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