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祈求老和尚不要出手的白龙寺住持。
这位白龙寺住持法号“澄照”,与白云观道子同辈,也是第六境的修为。
北边则是国子监和云山书院的儒家读书人。
国子监自不必提,是朝廷官学的最高学府,此次前来的,几无学子,大部分都是监中出自陈伯弦一脉的教习。
陈伯弦这一脉不求通达为官,只求书山学海畅游一番,俯仰无愧于天地。
既不求官,那对皇帝的态度,向来是尊,但不敬。
而云山书院位列四大书院之一,却是唯一一座在帝京城内的书院。
由于国子监等官学的存在,云山书院在帝京城的名声在民间并不显。
加上出身云山书院的读书人历来不受皇帝重视,甚至是厌恶。
儒家学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明是非?辨善恶?识好歹?知良莠?懂礼节?
实际这只是极少一部分。
对于大部分儒家读书人来说,读书是为了挣一个好前程,争当人上人。
可云山书院出身的儒家读书人不为皇帝所喜,那便是天大的罪过。
如此一来,云山书院渐为儒家读书人弃之敝履。
久而久之。
云山书院渐至凋零,虽挂着四大书院的名头,实际早已名不副实。
如今云山书院遴选学子,多是取那些贫弱子弟,连寒门都算不上的人家。
教授他们学识,引领他们踏上儒家修行路。
云山书院的弟子徐清并不认识,他们在帝京城也没甚名声,但如今显露出来的实力却不禁让人咋舌。
白云观和白龙寺一门两位大神通已经是十分难得的底蕴。
第七境人间绝顶,纵观此方世界,也不过寥寥数人,第六境几乎都是一派一宗的顶峰。
但眼下云山书院却足有四位大神通修者!
云山书院的四位大神通修者三男一女。
一个白发长须,容貌儒雅古拙,穿着一身浆洗得有些发白的衣裳,气态却具具书生气。
另外两男一女落后着老人半步。
一个披头散发,提着酒壶,周身剑意大的吓人,另一个体态端正,身着儒袍,手中一本书片刻不离,完美诠释了儒家读书人的形象。
最后的女子一袭白裙,面容不算极美,但那一身钟灵毓秀的书香气质却让人眼前一亮。
“夫子,要动手吗?”周身萦绕浩大剑意的不羁男子跃跃欲试道。
“师弟,莫要太急躁。”手中持卷的男人眉头微微皱起,“一切听夫子的。”
“夫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做便是了”
不羁男子翻了个白眼。
“不碍事。”云山书院为首的老人捋了捋颌下,笑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