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而成的苦海,就劳烦大师帮我镇压一下了。”
“我需要分出点心神对付那些人。”
国运乃万民民心凝聚而成,承载了万民的喜怒哀乐。
明帝此刻引动国运的“怒”与“哀”的一面,于老和尚心湖演化“苦海”之相,庞大的业力倾压落下,一声声怨念、怒吼犹如蚊蝇般铺天盖地漫淹过老和尚心湖上空的那尊如来佛祖像。
与此同时。
自殿外落至老和尚头顶的万民伞幽幽散发光芒,万民的祈祷声、称颂声化作实质的洪流,压在老和尚肉身上。
镇国剑、江山图、青铜鼎、日月牌、白泽旗等镇国宝物在同一瞬间爆发神光。
老和尚身上的锦澜袈裟一缕缕金光腾起,飞出一个个佛经文字,相互咬合连接,组成一个个圆环将老和尚护在中央。
而心湖中的如来佛祖像体表有佛光、慧光流转,将蚊蝇抵挡在外,但看向那道黑潮时,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迟疑。
明帝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帝皇之尊,不仅在于他的权位,还在于他为众生托举苦海。
此刻明帝将国运中“民心唯艰”的一面释放出来,若不加以镇压制止,这团黑潮就不仅仅出现在他心湖,而是会由虚成实,淹没过尘世。
老和尚心湖上空的如来佛像微微一叹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诵:“天上地下,唯吾独尊!”
光明遍涌。
苦海收缩。
佛陀一掌推出,五指成山,“苦海”掀起狂涛骇浪,却如被钉死在地上的毒蛇一样,无法再扩散半分。
皇极殿外。
一抹凌厉到极致的剑光腾起,剑气之浩大,横无边际。
“我之剑,以勇为锋,以仁为锷,以义为脊,以忠为镡,以信为夹,以智为茎,以礼为穗。”
“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云山书院那修剑的书生率先发难。
他朗声开口,剑意冲霄,滚滚咆哮,牵连震动了整座帝京城的天地灵气。
伴随着他的话语落下。
虚空浮现一个个儒家文字,分别为“勇”、“义”、“仁”、“忠”、“信”、“礼”、“智”,七字相互咬合勾连,组成一柄柄长剑。
剑尖朝上。
剑气沸腾。
儒家诸般大道震动虚空,法理交织下,天地尽是锋锐气息
儒家第六境名“治国”,外可借真实国度种种政绩砥砺修为,若是有朝一日,能权倾一朝,便可直入第六境,这是儒家修者名副其实的登天路。
然而云山书院学子不入朝廷,故而眼前修君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