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性。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
“唐英在此文中指出洋彩与珐琅彩原本同属于珐琅色料,只是因绘画技法不同,以白釉瓷胎进奉造办处由如意轩所画制的瓷胎珐琅大多以传统中国画法为主,
仅少数采用西洋图案及西洋绘画技法,而洋彩则不同,洋彩主要是在景德镇烧制,起用了西洋新装饰技法,绘画技法不同于传统画法,故名洋彩。
而唐英正是创作瓷胎洋彩的关键人物,瓷胎洋彩与瓷胎珐琅彩之间除了用料相同之外,技法、装饰迥然不同。”
我看华哥说了这么多,也被他忽悠住了,皱眉道:“你连夜背下来的吧?”
“什么话,你还不信我?”
“你要说做别的,我都相信,你能说出来这么多,我感觉不靠谱,感觉你作弊了,怀疑你昨天晚上连夜背的。”
“你不信是吧,我再跟你说说。”
“乾隆时期烧造的洋彩和珐琅彩瓷,都是清宫最珍贵也是最受清帝重视的品类,在当时由于釉料,技术的原因,烧制量非常稀少,除爬件“如碗盘等”数量略多外,瓶器一般多为一对,不会超过数对,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除少数陈设圆明园外,根本不作赏赐之用。
传世品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尚有遗存,流传于坊间的藏品大多为圆明园遭入侵者掠夺后遗散出来的。
乾隆七年始,瓷胎洋彩制品益趋精细,讲究镂空、穿透、旋转、层层相套、纹饰多样,制作工序困难、复杂、奇巧,极富挑战,后被世誉鬼斧神工。
根据清宫档案资料显示,乾隆即位初年,已立即展现对烧造陶瓷的浓厚兴趣,前多次下旨参与瓷器的设计和制作,在对待制瓷工匠的态度上,乾隆皇帝远没有雍正皇帝仁厚,乾隆极为苛刻和吝啬褒奖之词,如乾隆七年、八年唐英进呈新样夹层玲珑,交泰等瓷器呈览,乾隆皇帝仅御批「览」字。
乾隆皇帝亦少见对陶工的奖赏,对于次品,甚至于责备唐英的督导,并罚年俸赔偿,由于求好心切,要求自然严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时画珐琅及洋彩瓷器,多属于乾隆早期六至十年间于内廷或景德镇烧制。
唐英呈奏折中所提到的夹层玲珑,这类洋彩瓷器则是唐英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艺术观,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研发出来的新式样。
华哥喝了口茶:“咱们叫镂空,你知道清宫叫什么么?”
“叫玲珑,我知道的,大哥!”
“算你小子有学问。”
“镂空双层套瓶清宫称为「玲珑」,是一种内外结合,较为复杂的成形工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