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可是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军情紧急,战事更是不容客观,军饷、钱粮已经是个大窟窿了,能想的办法已经全想了,朕现在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呀?”。
方孝孺淡淡的一笑,他等的就是皇上这句话。
这时,一名大臣又跳出来说:“启奏皇上,如今形势紧急,臣建议,启动备用方案,增加赋税”。
“皇上…,万万不可呀,现在赋税已经增加了一倍了,上个月刚刚又增了,现在天下的老百姓,尤其是湖南,湖北两地,由于战事紧急,已是难民横行,甚至有很多的难民已经开始向京城这边逃难而来,各地的民怨声已经很大了,不但是北平方向,浙江,山东,安徽等地也是民怨声四起,暴民不断,甚至有一些已经形成势力,在内陆造反起义,现在朝廷大部分的兵马都集中在前线,如果内陆再乱起来的话,我们实在是调不出足够的兵马去御敌呀”。
“是啊皇上,前不久因为山东的匪徒作乱,已经从京城剥掉了一部分的兵马去剿匪,如果其他地方再闹起来的话,那么,京城这边整个防守的力量就会下降,这无疑是给朱棣创造了机会,事态如果一旦发展恶劣的话,北平大军继续南进,我们连最后一道防线都守不住啊”。
“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皇上,老臣有个主意,比增加赋税还要有效”。
“老师,请说”。
“皇上,现在虽说民怨四起,各省各县日子都不好过,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京城这里不是相安无事吗?京城的那些富商们,一个个日子过的可非常的滋润呐,他们身上的钱远比增加赋税要来的快多了,而且这群人大部分都是跟内务府之间有很大的生意往来,皇上可以以内务府之名,向富豪们筹集款项,老臣觉得这样一来,可以解一部分的燃眉之急呀”。
朱允文沉默了一会儿。
“这倒是个主意,可是…,那群富商们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大部分都是前朝皇爷爷时期发展起来的,而且跟内务府之间的合作也是根深蒂固,老师觉得他们能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吗?就连朕现在下圣旨给他们,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啊”。
“皇上,商人无非就是有利可图,这一件事情皇上大可交给老臣去做,只要皇上允许老臣以内务府之名就可以了,老臣保证能够筹集到款项,同时,老臣也能保证,日后,只要是前线催响,崔粮的奏则一到,一定能够将其全部补上,不会拖欠一粒粮食、一文钱的”。
方孝孺的话,其实朱允文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想让他给他足够大的权利,恢复他之前的地位,甚至还要比之前的地位还要大。
朱允文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