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用来做展台隔断的很多金属框、金属架也不见了踪影,估计已经被运到基地不同的角落去做贡献了。取而代之的是裁成相同尺寸的很多布帘,把展馆里的很多区域进行了分区分块,作为临时战备功能区块使用。
银湾基地负责人,银湾区政府幸存的最高领导,一位原副区长兼市警察局银湾分局局长,五十多岁的左名臣,身着警服接见了二班长及叶天语一行人。
陪同的另一位是机场特警大队的大队长,田令军的直属领导陈干,40多岁已经头发花白。
欢迎仪式简短而热情,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在有限时间内让银湾基地的幸存者知道湾仔基地的通道打通了,湾仔基地的援军到了,叶天语来了。
增强信心,重建秩序,鼓舞士气,勇敢战斗,自食其力,重建家园。
不管能达成上述那一条,都是两个基地管理者乐见其成的,所以本地对接人田令军和宣传干事郑世秋格外用心布局。
银湾基地的那个下午,曾令很多人激动万分。
根据机场停机坪和跑道区域可容纳人头测算后,银湾基地分区域驻扎的幸存者被有选择的分批通知到位,叽叽喳喳的人流开始有序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机场跑道区域。
没有接到通知的区域则多是因为附近有安装了户外显示屏或大荧幕的,基本上全国各地的较大规模幸存者基地,有条件的都尽可能的布置了大屏幕。
毕竟人心稳住了,基地才稳得住。
通知很简短,说有重大事项宣布。
但小道消息已经传的如火如荼,《战争纪实》里的叶天语来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