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0两都有,募兵的时候,还需安家费3两”
“这些都是足额粮饷,但朝廷时常拖欠,几年是常态,有的粮饷,已拖欠十几年”
沐忠平,很激动,声音很大,一口气说完,非常详细。
听完后,朱雍槺,一脸的懵逼,心想,大明朝,真够吊毛的。
军队里,拖欠工资几年,十几年,普通的家庭,不得拖穷、拖垮、拖死啊,这种军队,能有战斗力?明朝不亡国,那才是见鬼了。
再看看其他人,都是一脸的平淡,见怪不怪了。
朱雍槺,深吸一口气,把烦恼丢一边,会议继续。
“这个月饷,好像有点低啊,右长史,现在的米粮价格多少?”
朱雍槺,看着杨大户问道,米粮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宗买卖,杨大户是行家,肯定清楚。
“云南、贵州、四川3省,连年战乱,又不是产粮区,价格高得离谱,一担米粮,需要3-5两纹银”
“而在江南、湖广等地,满清的产粮区,米粮价格,非常便宜,1两纹银,可买2担”
商人出身的杨昌业,张口就来,很利索,解释的很详细,了解物价水平,是他分内事。
听完后,朱雍槺,想了一下,好像是这么回事。
历史上,满清征西南几省,钱粮都是从外地输入,云南和贵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出粮率非常低,米粮严重不足。
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贵时,米粮饷银,也是中央朝廷下拨,三藩的粮饷,每年拨付,是康麻子的头等大事,最后迫不得已,只能削藩。
永历朝的军队,月饷1-2两,在云贵,只够买半担米粮,还要拖欠几年,军队战斗力,全靠喝西北风啊,打的赢满清才怪,也就剩下嘴炮了。
“满清的粮饷?你们清楚吗?大概的就行,不需要太详细”
朱雍槺看向他们,继续发问,粮饷高低,拿对手盘做比较,最合理。
众人听到后,反而不吭声了,表情有点尴尬,左等右等,这时候,潘忠站出来。
“王爷,据家父所知,满清八旗的月饷最高,前锋和护军,月饷3-4两,马甲月饷2-3两,步甲和匠役,月饷1-2两”
“满清绿营,马军月饷2-3两,战兵和守兵,月饷1-1.5两,粮米3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键是按时按月,足额发放”
护卫百户潘忠,顾不得尴尬,很诚实的说道。
潘忠、潘贞兄弟,跟随父亲总兵潘世荣,在几个省,都经历过战争,也抓过满清俘虏,了解行情。
难怪啊,满清精锐军队,粮饷比南明高1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