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还,再借不难,赵国每年都财政赤字,拿什么来还人家的粮食?
赵国逾期不还,国家的信誉就会破产,下次再遇到危机,谁还会把粮食借给赵国?
田秀也想过学后世的德国,反手消灭债主国。
但这样一搞的话,赵国势必会沦为天下公敌。
所以赵国如今就一条出路,向其他国家买粮。
买粮必须使用硬通货,黄金、白银、丝绸等等,至于五铢钱,你看哪个冤大头会让你用五铢钱来买他们的粮食。
赵国的中央银行所发行的信票,倒是具有相当的信誉,但这东西的信誉刚刚建立起来,田秀不可能去滥发信票,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誉消磨殆尽。
想要买粮,还得拿真金白银。但这就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赵国有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没那么多真金白银去买粮食。
田秀沉思片刻,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他想到可以利用赵国的优势产业去换取粮食,比如丝绸和铁器。
赵国的丝绸闻名遐迩,而铁器的质量也是上乘。
他决定派出使者前往各国,用丝绸和铁器去交换粮食。
同时,他也打算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增加收入。
此外,田秀还计划在国内推行节俭之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节省资金用于购买粮食。
赵王对田秀的想法表示赞同,并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
于是,赵国开始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行动,为度过粮食危机而努力。
时间来到九月份,九月秋高气爽,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
今年赵国的粮产,有些差强人意,比起去年又下降了10%,这主要还是因为今年赵国遭遇了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这意味着许多百姓又要面临饿肚子的风险,到了冬天,恐怕各地又会爆发粮荒。
解决粮荒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大税收,赵国最主要的税收就是向农民收取的农业税。
而农业税并不是交钱,上缴的就是粮食。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度过这次粮荒。
然而今年,赵国其他地方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如果向他们收取重税,只会加重粮荒,没准今年冬天整个赵国都会饿殍满地。
田秀先前搞出的政策,倒是节省了一些粮食,也通过贸易向其他国家换取了一些粮食,可今年赵国的粮食缺口,依然有几十万石。
“主君!”毛遂忧心忡忡的找到田秀:“如果我们不尽快想办法弄粮食,恐怕今年将会爆发一场严重的灾情。”
上官文君也跟着说道:“先生刚刚接任丞相,就让赵国发生这么严重的灾情,只怕那些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