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民生服务网络构建。
骨干选拔:由核心干事主导,选拔一批精通农政、水利等领域的骨干人才,组建“民生察访使”队伍。这些骨干定期深入州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
基层信息收集:会员层面实施“一会员管十户”制度。
要求正式会员定期提交《民生札记》,详细记录佃户赋税、粮价波动等基层数据。
构建起一张基层信息网络,为苏学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
理念传播:在传播层面,创作如《东坡问稼图》等通俗画本,借助市井说书人的力量,将苏学的民生理念在民间广泛传播。
同时参考洛阳梅林文化地标建设的成功经验,增强苏学理念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风险缓冲体系建立:建立“学术-实务”双轨档案库,对知识进行安全分级管理。
把苏学的核心理论存放在书院密室妥善保管,公开文献只保留水利、农技等较为中性的内容。
借鉴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确保苏学知识的安全,降低因外界因素带来的风险。
苏允之所以精心谋划这些举措,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苏学会的学子们能够真正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
他深知,只有培养出一批有见识、有能力的学子,未来在治理国家时才能有所作为。
否则,即便以后造反成功,若依旧依靠那些老派官员治理国家,国家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与繁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