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同时进行,并取得如此成效?
事实上,在李青的干预下,朝廷让利于民的事做的太多了。
要是奉行朱棣原本的理念,海上贸易全部由朝廷一整个垄断,大明虽不会有当下的繁荣,可朝廷财政断然不会捉襟见肘,相反,还会富的流油。
可那样的话,大明整体的物质财富,万无法与今日相比。
如今朝廷财政已经很艰难了,再砍……李青都落忍了。
李青只能说道:“你多辛苦些,时刻保持警惕,真快到了无法掌控之际,提前与我说,我来负责。”
戚继光问:“侯爷如何补救?”
“想办法,损私肥公。”
戚继光忧虑道:“但凡触动既得利益……”
“损李家的私。”李青打断说,“当然了,不能明着给,得迂回婉转的给,还不能让人知晓……”
李青不是守财奴。
更不是明知朝廷财政艰难,却不愿出资援助。
而是李家的财富,还不能撒出来。
无论搞科研,还是兼并海外,亦或广建作坊……都需要大量的财富,作为大明首富,李家担任着资本先驱者的角色。
这时候散尽家财,弊远大于利。
可若真要出现戚继光说的情况,那也只能折一下中,折一折李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