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朱元璋一边读,一边看着翰林学士的注解,诗词短短数十字,译文却高达三千,甚至连作者作词时的心情,都给写进去了。
朱元璋咕哝道:“不过是首送给艺伎的诗词,有这么多学问吗?”
他有文化,但不多。
诗词歌赋也能来上两首,但终究不算擅长,这首诗词究竟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他读不出来,却也不好直接驳斥。
毕竟下到文人士子,上到翰林学士都说是在歌颂大明,要是反驳,弄得跟他没文化似的。
“标儿,你看看这首词。”
朱标接过读了一遍,大为惊叹:“此人才情当真世间罕见……”
“无需说什么才情,你看看翰林院的注解。”朱元璋道,“咱觉得有些过分解读了。”
朱标低头又看了一遍译文,良久,才开口道,“或许有点过分解读,但方向上绝对没错。”
“哦?”朱元璋诧异道,“你也觉得是这样?”
“父皇,诗词讲究的就是含蓄,这首词处处都对得上,肯定是作词之人有意为之。”
朱元璋缓缓点头,冷着脸道:“也就是说,这人真是借赞艺伎之名,暗喻映射大明了,好大的胆子,来人……”
“父皇息怒。”朱标连忙道,“此人作下这首词,并无亵渎大明之意,反而有种痛心疾首的意味,可见此人心里还是想让大明变得更好。”
“哪来的痛心疾首?”朱元璋一脸懵逼,“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