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了一阵,也是连忙点了点头道:“学生记住了。”
\n
嵇恒点头。
\n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
\n
后世出过太多这种三门官吏了,出了家门,就入学门,学门毕业,就直接进入各类机关政地,然后飞快的爬升。
\n
在立国初是没问题的。
\n
但随着天下越发稳定,这一套体系,就会为人利用,最终演变成模板化的官吏培养,这类人如果太多占据高位,那是天下的灾难。
\n
而且他可是清楚。
\n
明清时的文人,字写的很好,文章也有理有据,接人待物,让人如沐春风,在平常时候,可谓是一方精英,但真的出了事,当场就抓瞎了。
\n
根本不堪大用。
\n
越到后面,这种模板化培养出的人,就越没有底线,他们的目的只是升官发财,一旦掌握了权势,便会很快熟练自然的加入食利阶层,然后心安理得的吸食百姓的民脂民膏,毫无一丝一毫为民的想法。
\n
当官便是为了发财,为了做高高在上的老爷,封妻荫子,而这些人往往就成了天下的国之大臣,青天大老爷,百里诸侯。
\n
越是到后期,旧有的取仕之路,就烂的越彻底,唯有不断改,不断用新的方式,才能减缓。
\n
但终还是有积重难返的一天。
\n
这也是无奈。
\n
胡亥、公子高几人也若有所思,他们其实就没想过这些,心里对学室制度也是很赞扬的。
\n
却是没想到,嵇恒看的这么远,想的这么深刻,直接点出了学室制度日后的崩坏。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