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江奔七的人,身高马大,胸厚膀乍,说话带着嗡嗡的回声。退休后,修心养性,成天乐呵呵的,倒是个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人。毛病就是爱管闲事!
七十年代流行个人爱集体,他就是代表。九十年代后时兴个人顾各人,潮流他没有跟上。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为他临老临老,不按自扫门前雪时,偏偏爱管他人瓦上霜的原则办事,埋下了祸根。
汪大发与刘一江住对楼。
汪大发住北楼的一层,刘一江住南楼的二层。汪大发院子的南门对着刘一江的楼栋间,站在刘一江家里,汪大发家的花园一览无余。稍微注点意,刘一江在自己卧室里干些什么,汪大发也能了如指掌。
不像过去,远亲不如近邻,城里的人水泥墙壁为壑。门对门的邻居都不来往,何况八竿子之外的两家人。
刘一江和汪大发,见面都熟,就是很少说话。原因是刘一江对汪大发有意见:两楼之间的公共绿地是大家的财产,汪大发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一楼的优势,改造成私家花园。倒好,没办任何手续,就对国企进行了改制。
这汪大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私有制的贯彻倒是走在了前列。
当然成为私家花园,就是私人领地,原先的属于大家的名树奇花,被殄灭的一干二净。汪大发按自己的爱好,种了几畦小菜、果树、几棵花草。
刘一江见到这种损公肥私的事就有气,这要按往年的脾气,他早已上门理论,至少会举报反映。私欲一旦放出,比新冠肺炎更具有传染性。
一家当了领头羊开了头,就如大坝溃于蚁穴。很快就有人有样学样,大肆的对绿地进行扩张性侵占。连续不断的私人花园,把不断增加的停车位,挤得无立足之地。
汽车停的拥拥挤挤,很是委屈,车子擦碰的吵架屡屡发生。增加停车场地嘛,看似很低的房屋容积率,被私家花园不断蚕食,实际属于大家的停车位,也就巴掌大而已,根本没有建停车场的余地。
对刘一江们的埋怨,汪大发能感觉出来,因为找不到停车场地的楼上住户,看到他的私家花园,眼睛发绿。汪大发也愤愤不平,他想:住一楼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几个不圈占公共绿地?物业管理的都不过问,出头的椽子先烂。我充什么发面馍馍脸,要是和人吵上一架,得罪了人,那可是自找不自在。
他在家有点恨自己的想:累我的蛋疼,吃饱撑的!
刘一江这样的人,属于一根筷子捅到屁股眼的类型。有了想法,虽然自我知道安抚,嘴上还是少不了说。
这个时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大的要事是忙忙碌碌的挣钱去。
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