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笑话说:两人吵架,一人骂,你这小子缺德,老天爷让你子孙不畅。</p>
另一人咧着嘴反驳说,咱们都是两个儿子,应该说是一样。</p>
前边那人怒吼着说:怎么能一样?我都有六个孙子了!你呐,只有两个孙子,不还不是子孙不畅?</p>
后边那人嘿嘿笑了:你孙子是比我多多,是你办出来的吗?</p>
这个故事虽然促狭,但笔者总认为讽刺了那些有才无德的人,当然韩信九里山前的行为,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p>
《四》</p>
本来刘邦对韩信的失德,就有难以抹去的看法,而韩信自以为聪明的刁虫小计,更加重了他的心疾。</p>
现在的徐州人,常用憨脸刁、装憨讹人,来形容一些表面呆傻,实则内秀的人。</p>
古人也是文绉绉的说过:大智若愚、外拙内秀。</p>
韩信曾经就上演过,一出聪明的憨子的好戏,</p>
韩信因为在项羽部下,只任个小小的执戟郎,每天只能在中军账外站岗放哨。</p>
这让满腔热血,想干出一番惊世之业的韩信如何甘心。</p>
要是想出来混碗饭吃,在齐王手下当差足也。看到项羽破釜沉舟,大破敌军,一时大名烛天,心情莫名冲动,韩信转投项羽门下。</p>
谁知这位盖世英雄,眼中无人,不识人才。不仅冷落韩信,还将他献的妙计不理不睬。最后竟因为,韩信经常献出妙计,项羽恼怒异常:“一个小小的执戟郎,精干置喙军政大计?这还有王法吗?”</p>
项羽不仅喝骂、侮辱韩信,还将他责打囚禁。要从根本上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p>
在好友锺离昧的帮助下,费尽周折,韩信好容易逃出生天。怀揣着张良举荐的信函,含辛茹苦的赶到了汉中。</p>
谁知刘邦和项羽,识人的水平相差不大。看到韩信后,怀里搂着美人,得意的摇动着脚尖,左看看右相相。尖嘴猴腮的韩信,除了滴溜溜乱转的一对小圆眼,长相不叫人喜,其它并无过人之处。</p>
既然是千里迢迢来投,又在用人之际。面子还是要给的,刘邦大手一挥,让韩信到南郑,当了个小小的收发粮草的小官。</p>
官位虽然不大,油水很多,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