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万百姓……”
随着李邦华将手中的血书递交上来,紧接着,朝堂之上的官员们也一个个开始表态。
怒骂福王以及江北四镇的将领,还有应天府的官员。
看着时机成熟,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
“诸位爱卿,圣人留儒学传承千年,而今,山洞曲阜有人冒名顶替圣人后嗣,并且暗中私通辽藩,甚至连降表都暗中写好了。”
“现如今,这淮南以南的学子,也都也吆喝着造反,全然不顾我大明朝千疮百孔民不聊生,还妄图引起战乱。”
“朕决定,自即日起,改京师国子监为京师学宫,邀请各家大儒坐镇,除此之外,学宫还要推行新学。”
“而今天下,士者治经难以治世,工者商者农者亦为我大明之肱骨,重在工者不精,商者不仁,农者不慧!”
“即日起,朝廷恩科,分为春秋两场,春考单考儒学,拔天下儒学大才入学宫研习,秋考招天下农工商精通者入学宫,精修商学农学工学……”
朱由检知道,一个朝廷想要改制,在既得利益者都明确了自己的利益范围后,再想要变革,那就是难上加难。
而现在的朝廷,相当于破而后立,兵权和六部都被自己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个时候推行一系列的新政,才是最奏效的。
而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在听了朱由检的话后,无不错愕。
毕竟千百年来,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今朝廷竟然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