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讲道理,如果比极限驾驶时的稳定性,秦淼的稳定性其实是要比维斯塔潘更高的。
但操蛋的是,现在的秦淼没办法将自己这台车的极限状态给跑出来。
本身W14机械抓地力就不是那么的强,再加上气动效率也没有RB19好,前面还有一个RB19不断的在制造乱流,强如秦淼也不知道在维斯塔潘身后跟着的情况下,这台车的极限在哪。
如果前面有台车在制造乱流的话,跑得太极限是很容易失控冲出去的。
而这条赛道的沙石地缓冲区又特别的变态,基本上你只要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所以秦淼这边此时能做的不多,除了一直跟在维斯塔潘身后的DRS区给维斯塔潘甩技能不断施压之外,秦淼也做不了更多了。
其实说来也有意思,FIA开启地效时代,为的就是地效底板能够有效的阻止前车向赛道两边和赛道后方输送乱流。
能够使赛道上的超车更加的频繁,比赛也能更好看。
但是对于所有F1车队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部门来说,赛车往外排乱流,不但可以优化自家赛车的气动效率,还能够减弱后方赛车的气动效率。
这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优秀设计。
所以尽管文丘里通道限制了气动设计师们的发挥,但他们总能想到解决办法。
例如从底板、尾翼、轮胎或者直接就是文丘里的通道的密封锯齿处向外排出一些乱流,但是每一个套件多排一点点乱流,每一次升级多增加一点排乱流的能力。
一个赛季下来,F1赛车又变成了一台乱流制造机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