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没有价值。
比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很多还是在露天耕地上种植。
这一点主要是性价比决定的。
室内农场确实在种植基因编辑品种的情况下,可以让粮食亩产飙升十几倍,但这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单位成本也不见得可以减少太多。
虽然现在亚联内部对于转基因农作物、基因编辑农作物的接受度比较高,但亚联高层仍然没有盲目推广。
一方面是科研机构还在研究这些基因改造之后的农作物,研究其对于人体是否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防万一。
这个以防万一,主要是室内农场太依赖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了,如果一旦现代工业系统崩溃,比如电力系统无法稳定供应电力,那室内农场必然会无法维持。
将粮食生产都押注在室内农场上,亚联高层显然没有那么大胆。
这可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风险太大了。
现在亚联高层的想法,或者说江淼等智库专家的建议,是三条路线并行。
即露天农业要维持一定规模,室内农业要继续发展,工业合成食物技术要继续研发。
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风险。
比如海陆丰集团的农业新品种研发任务中,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各种农作物新品种,其研发投入仍然维持着不小的比例。
这就是未雨绸缪。
如果未来亚联,乃至人类的工业体系崩溃了,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那这些可以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品种,就是人类文明的救命稻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