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江淼通过鉴定面板和育种技术,改良出来的新品种,但是新品种同样会水土不服。
要知道,为了筛选出合适的新品种,他可是消耗整整3吨非转基因大豆,才从这3吨基因突变的大豆种子之中,挑选出37个有价值的基因突变品种。
其他的水稻、紫花苜蓿也一样。
要是靠传统的育种模式,要从3吨基因突变的种子之中,挑选出有用的品种,没有三年五载是做不到的。
而江淼却可以将这个时间缩小到几个星期。
那些初步筛选出来的基因突变品种,才有资格作为种植实验的品种。
眼前这些实验田中的大豆、紫花苜蓿、水稻,就是从数以万计的突变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良品种。
“DD24号无法适应高钾吗?”江淼在记录本上,用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和文字,记录下这个品种的情况。
走过DD24号大豆的实验田。
接下来几个大豆品种都表现得不尽人意。
有的大豆可以耐盐碱,却不耐干旱;
有的耐干旱,却不耐病害;
有的其他表现还可以,却产量偏低。
直到标注着DD28号的实验田前,江淼蹲下来看着枝条下硕果累累的毛豆豆荚:“DD28号这个品种倒是不错,不仅仅耐高盐度的海水,还抗病虫,而且枝杆比较强健,抗倒伏表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