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可供开采,然则产能和出息并不足抵一地百姓的温饱, 每年冬春两季的灾害仍会飞上皇帝案头, 年年的天灾加上人祸, 搞得所有上位者的名声都跟着受损, 如果说甩(割让)出去如丢包袱般,令人大松口气(心情愉悦),那现在收复回来, 就跟烂脓的疥疮又重新长上身般难受。
真正觉得高兴的没几个,大部分人都是脸上笑眯眯心里骂卖批,但奸滑的他们不会从自己嘴里, 吐出对这种青史留名战役的不满,互相抄着手“含泪欣慰”眼神交汇, 你懂我懂虚情假意的一齐点头拱手道喜,再扬起眉角往上递着要议的功勋号。
随着捷报之后要来的,定然是武大帅为底下人的请功折子,那些在此战里立了功的将领和士兵,都需要晋以与功等同的官身或奖赏,而旨意一旦颁发下去,那就是真金白银的消耗,且是根本拖欠不了的即时性奖赏,犒赏三军是惯例,便是再减省,封给到个人的官爵都不是能随便打发的。
每个官爵对应的财帛数都有定例,土地宅子且有规制,大大小小的一封旨下去,巨额钱财就无了。
所以你看,穷地收回来,一分进益没有,就要朝廷先放血抚恤,这还是军将们的先行犒赏,后尔需要重新建立家园的百姓才是大头,如此一来,别说管着钱库的户部官员脸色难看,本就恼怒冒火的太子更绿了眼,凶恶的巡睃着满殿臣工,牙齿咬的咯嘣响,“如何表彰?拿什么表彰?”
若以平常战役,不到能惊动天下人的地步,朝廷许以空头支票并无人敢吭声,顶多背地里翻白眼骂一句罢了,可现在失地回归,史册上都要留一笔的战事,后续封赏若还要弄个空头支票,那丢的不止朝廷现在的脸面,更丢的是当朝君臣所有人的身前身后名,是要被后学之士翻来覆去鞭尸的文墨素材。
谁愿意死后不得哀荣,还要受后学者的指指点点?
谁都不愿!
因此,除了开口的阚衡和袁芨,其他人都低了头,连闻阁老都垂了眼作瞌睡状,直把时刻打量臣工表情的太子,给气的更脸色发涨,红绿交加,就差头顶冒烟了。
袁芨是个实心的,向来也最敢开口,闻他如此怒喷,当即想也不想就道,“乾西所改建宫址,花费巨大,且于社稷无多增益,太子还应克己复礼,少耽于玩乐,而刚好省的这笔用度,便可填了封赏银的缺,便是日后说出去,亦是太子仁体爱民,惜臣……”
他话没说完,就叫迎面砸来的砚台给泼了一头身,要不是身旁阚衡手快拉了一把,他指定得头破躺地,便是如此侥幸躲过,那脸色也是后怕过的苍白,以及满脸的难以置信。
皇帝临朝,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