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门前堵门的六部小官,和当职的数百御门卫?
凌湙把着小牛皮鞣制的刀柄,目光沉静,气势却凛然逼人的让人不敢与之直视,众皆耸肩敛目,排成排的做着软抵抗之姿,一副你敢杀啊?你来杀啊!我堵你不敢杀的姿态。
这要是换成个心无成算,一击就怒,自负自高唯我独尊的,说不定真叫这激将法给击的拔刀相向了。
届时,一个屠戮六部朝官的罪名,将死死盖在他头上,不说乱臣贼子等语言攻击,单就一个天下文士皆绕道不举孝廉之姿,就能断了他在文韬中的发展。
世人皆知,成事因素有文武,文能定国,武能安邦,一个有长远规划的诸侯,若砍了文韬,只留武略,便宛如英雄去势,美人长痦子般,再也登不了致尊大雅位。
京畿城内两大派系,撇开凌誉不提,就闻关与六皇子党而言,都有用此招试探凌湙之举,试一试他有无不臣之心,有无问鼎之想。
他们都想知道,这个手握兵权的朝廷新贵,是不是真的安分,有没有逆臣资质,如此,也好对现今形势再重新做评估,打计划表。
两虎相争,三方角逐,亦或发展成群雄逐鹿,都需要重新审度,重新布局。
他们在等凌湙反应。
便是与凌湙有些交情的曲大伴,也在暗中观察他友敌间的尺度,在联手与敌对间犹豫,亦或者先选择中立,坐观一波他与闻关一党争斗的结果,尔后再在敌友间择一而上。
诸堵门的六部小官,一看就是那清澈又愚蠢的职场新人,被久惯官场的老狐狸们,用忠仁仪礼推出来当马前卒,偏还不自知的个个义愤瞠目,端着文人姿态,对手握刀兵的武人指指点点。
文官么,素以殿前撞柱,宫门触墙等自以为高义之举,行挂青史留名之姿。
都为的一个千古名士之词,再有老狐狸们刻意引导,更个个梗了脖子争先就义,等着被史书记载。
载词他们都想好了,就言,天佑一十六年十月深秋雪将落风如刀之际,诈得王爵者兵逼宫墙,六部清廉文官,数百忠心御卫,齐引颈就戮,警惕世人其狼子野心,反民之举,后尔臣民惊醒,终联手驱逐此贼,令京畿得保,众人安心。
他们似乎笃定了自己的生命能化一切干戈,神圣化了自己的文人身份,尤其在有成群的同伴一起做着同样之举后,更坚定了他们就义护君的心。
忠臣良将,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高赞谥号,他们都不用爬到首辅宰阁之位,就有这样的机会,怎么不激动?怎么肯错过?自然一呼百应的来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拦在宫门前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