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飘出焦香,水分已化为无形,如:焪洋芋、焪疙瘩、焪馍馍等。这些食物在西北各地屡见不鲜。
例如把马铃薯、葫萝卜、甜菜等切成小块下锅,加适量水,用适量面粉撒在上面,盖锅加热至熟,使其湿而不稀,搅拌均匀,这种烹饪方法在西北地区青海、甘肃等地就叫“焪”。用这种方法做的食物,当地也叫焪焪子。
凉州贤孝《小姑贤》:山药(即马铃薯)胡萝卜加黑面,锅里加水来焖上,清油炼滚来浇上,那就叫个焪焪子饭。歇后语: 猫鬼神不吃焪拨拉——惯下的病。
还有一个佐证:和“火孔”在西南官话也指气候闷热一样,“焪”在凉州方言也有闷热义,指天气闷热。
最后说说发音。
焪,普通话发音qiong。今声母q由k颚化而来,所以“焪”在古汉语中声母也是k,当和“孔”发音相近。
考虑到四川历史上的移民来源,不仅有湖广等南方省份,也有不少来源于西北地区。所以,今四川方言“火孔”字,或就是“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