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孙朱雄英对搞钱有了想法,他也想看看朱允炆是怎么想的。
户部侍郎傅友文,此时已经参拜过朱元璋。
朱雄英认真道:“商人赚不了钱?爷爷,此言差矣,我这些天一直往返皇宫与天云观,路上看到很多商人,有的我更是当年看到他前脚几文钱入手一支漂亮的簪子,后手十两白银卖了出去。”
朱元璋依旧坚持道:“扯淡!商人才能赚几个钱?大明的根在农不在商!”
朱允炆今日早早来到学堂,昨晚回到家中,便连夜开始写出为国朝聚财奏疏,想来今日皇爷爷已经看到了。
朱允炆抱拳弯腰,行礼完毕后便道:“昨日我和两位老师商订的奏疏,现在已经递交给皇爷爷,此番不为功劳,只为天下黎民百姓!”
朱元璋不慌不忙喝了口茶,与刚才怒气冲冲形成对比。
陈洪吓的脸色惨白,捡起奏疏,忙不迭道:“小人告退,小人告退。”
朱允炆那封奏疏,是掺了黄子澄和齐泰的心血,却没想到会被朱元璋贬低的如此一文不值。
这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是硬气得,只要有理,哪怕面对帝王也不退却。
他刚才,斥责了爷爷。
傅友文赶紧道:“微臣聆听圣言。”
两人心情,也是格外的好。
<div ss="contentadv">
皇孙朱允炆能如此为国着想,而作为他的老师,他们有幸也能参与其中,这是无上荣耀。
望着爷爷落寞的背影,朱雄英突然心里不是滋味,鼻头一酸,连带着眼眶有些泛红。
黄子澄和齐泰哼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允炆殿下知晓大明缺钱,便不顾辛劳,连夜为国奏对,陛下此举,着实不符德君之道。”
然后交给朱允炆,再由朱允炆带给朱元璋。
朱元璋走了,背影尽显萧索。
朱元璋冷静下来,闭目沉思良久。
作为户部侍郎,傅友文哪里不知道国库少银,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国库的银子更加捉襟见肘。
“允炆见过两位老师。”
黄子澄站在坤宁宫,义正言辞,表情愠怒。
能做到皇帝,他们真看不出商人究竟多么撅利吗?
不是看不出来,是看出来了,不能这么做。
而这份奏疏,是要他在加大力度印大明宝钞。
朱允炆急忙拉起黄子澄和齐泰:“能得两位贤师,乃允炆之幸。”
之后爷爷回怼了,但事后爷爷觉得父亲说的更对,当即采纳父亲的决策。
朱允炆抿着嘴,看着陈洪道:“皇爷爷还说什么了吗?”
傅友文沉默了。
这份奏疏,是黄子澄和齐泰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