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技术的吧?怎么还找我们要?我们才突破,是因为我们基础差底子薄,对于他们来说这应该不是问题啊,这可是S2时候的技术。”
这位同志的疑问,代表了大多数同志的心声,这东西对于北方同志来说应该轻轻松松吧?这种想法很正常,156工程和大量引进的技术,在同志们心里留下了很深的思想钢印。
领导闻言笑得更开心了:“这个啊,我也说不清楚,来来来,振东同志,你给同志们分析一下。”
同志们闻言,都把目光转向了高振东,同时心里也有了一点猜想,这个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突破,估计和这位同志脱不了关系。
高振东没想到人在场上坐,事从天上来,他合起笔记本:“我猜有两方面的原因,当然,其实合起来,就一个原因。老……老大哥那边的电子技术,路线上出了问题……”
路线上出了问题?这个评价无论放在技术上还是政治上,都可谓是非常严厉的评价。
“……他们在各种综合原因之下,选择了电子管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根基,并且在这条路上发力狂奔,一条道走到黑。当然,我并不是说电子管就一无是处,但是在客观上,电子管技术的缺陷是极为明显而且无法弥补的,此时需要别的技术来弥补,几条腿走路才是最合适的,但是北方的同志恰好是一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