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思绪,继续工作。
周六下午四点来钟,真空感应炉实验室,高振东和同事们一片欢腾。
“成功了!成功了!”
吴副科长也在这里,他负责技术科外的协调配合工作,一般不在实验室,不过眼看即将迈出热电偶研究的最关键一步,高振东特意将他也请了过来。
高振东手上拿着的是两份试验记录。
一份是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的,正极材料的镍铬比为90:10,负极材料的镍硅比为97:3,电极绝缘材料为氧化镁。
一份是N型(镍铬硅-镍硅)热电偶的,正极材料的镍铬硅比为84.4:14.2:1.4,负极材料的镍硅镁比为95.5:4.4:0.1,电极绝缘材料同样为氧化镁。
两者在冷端温度补偿后,1000℃时输出热电动势都在40mV左右,由于没有超低温设备,现在测试的工作范围是在-20℃~1300℃,不带保护管。
根据验证实验和对比试验记录显示,这两种热电偶都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
同时,电极重复性验证表明,电极的制造工艺非常成功,K型和N型均用相同材料配比,同一工艺连续试制了三套,其各自的重复度非常好。
最大的区别,是从温度-电动势曲线来看,N型比之K型,更为平滑。
到这个程度,可以肯定的说,热电偶这个东西,成了!哪怕没有3Z-591高温合金,现有材料也能让它在很多应用中大展身手,毕竟不是所有需要测高温的应用都要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