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初建,刘放与孙资俱任秘书郎,成为第一批魏国官吏。
当时,曹操的野心已经天下皆知,毕竟上一个称公的是王莽。
但此时的刘放已经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从即将沉没的汉室船只跳上曹魏的大船。
然后一路加官进爵,到如今曹霖继位,刘放进爵西乡侯,孙资乐阳亭侯。
地位着实显赫,这已经是皇恩殊遇,士为知己者死,刘放这点精神还是有的。
只不过看着长安、洛阳先后被刘备刘禅父子光复,他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情绪的低谷。
他的至交好友孙资看出了这个情绪,便宽慰道:
“能守住才是不正常,不过汉军的攻势应该就此停下来了。”
“朝廷以河北为基,东跨山东,西有太行,外结江东。”
“你我在内尽心辅佐,牧民强兵,朝廷便能再现定鼎之势。”
刘放、孙资二人除了被晋爵之外,还都加了散骑常侍。
当下他们能自由出入宫禁,几乎是所有的中枢政令都要经过他们二人的手。
曹休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并没有将自己放在权霸朝野之人,他给曹霖留下了自己主动处理政务的空间。
曹霖是可以直接向孙资、刘放所统领的中书直接下命令的。
完全能避开曹休主动去做一些政治命令。
然而,当下这个时局,曹霖的才能并不支持他主动去作为。
先前,他觉得邺城的宫殿有些旧,希望得到修缮。
便让孙资、刘放中书拟旨,想要招募数千青壮修宫殿。
结果虽然曹休没出马,但这二人直接就进谏驳回了曹霖的要求。
当下这个时局,哪里还能浪费人力物力修宫殿呢。
冀州南部的物资都得向河东、河内二郡支援,在黄河以北建立整体防御线,与汉军隔河对峙。
冀州北部的资源则是要用来对付公孙渊。
此刻,孙资、刘放二人正为曹霖拟旨。
朝廷已经与拓跋鲜卑达成同盟,当然这个同盟并不可靠,但却可能有用。
是拓跋力微在带着部众跨过燕云山脉之后,发现公孙渊这个盟友已经没什么用了。
作为一个道德水平不算太高的鲜卑胡人,拓跋力微的价值观里面只有比自己强的强者,以及比自己弱的杂鱼。
强者可以结盟,杂鱼则是会被吞掉。
公孙渊在辽东确实很强,因为公孙氏的基业在那里,并且军心民心都很高。
但是离开辽东的公孙渊,军事拉胯,没有民心基础,他的表现就太差了。
自从先前拓跋力微部众打败公孙渊的燕军之后,他就有了别样的心思。
只不过考虑到自己刚刚立足,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