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几乎卖出了两倍黄金的价格。
不止黄金,以物易物也比较流行。
商队因此获得了不少粮食、骆驼、马匹等物资。
然后是陶器,西域不是没有陶器制作的技艺,但是他们的土不行,而且丑不拉几的。
他们的工匠做出来的没有东方陶器的质量高,造型美。
历史底蕴这东西,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那些王公贵族们都是很重视自己身份的人,能用好看的谁还用丑的,于是也进行了一番抢购。
最后是茶叶,这个需要慢慢推广,因为人从一开始接受新鲜事物到追捧之总归是要有一个过程。
不过也不用太久,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注意到此物的妙用,然后大肆抢购。
毕竟是相当金贵的东西,据说,当时那些西域人舍不得茶叶,也不懂得如何喝茶。
有的竟然直接抓起来吃,在经过商人的耐心教导后他们才学会如何冲泡。
而有的人在冲泡十几回之后,还舍不得扔掉茶叶,直到茶叶被多次热水给煮烂了再吃掉。
那是一点都不浪费。
随后,商队继续西行,一路记录沿途的人文地理,水土风貌,物产特色。
并尽量与当地的政权取得沟通,与他们进行外交对话。
这些事情跟售卖商品获利同等重要。
两年时间里,他们收集的西域情报,将成为朝廷之后对西域各项动作的重要参考。
物资则是现在就能成为朝廷的重要助力。
可以看到,李轨率领的汉羌胡联军之中,有一支骆驼部队。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瘦的骆驼则比马大得多。
而且骆驼兵对阵骑兵的时候,还有一层优势。
那就是骆驼会咬马,这会让马匹对骆统天然产生一些畏惧。
同等数量的普通骑兵,几乎不可能是同等数量的骆驼骑兵的对手。
看到李轨麾下这支五花八门的联军,李格和泄归泥倒是没太忧心,反而觉得心底安稳。
他们不太讲究战阵配合,反而更在意人多势众。
北方胡人中,也就轲比能学习中原的方式学习号令指挥,讲究令行禁止。
而传统的羌胡战斗风格是几家同盟,各自领着各自的兵马配合冲锋。
匈奴人李格和鲜卑人泄归泥拜见了代表汉朝廷的荡寇将军李轨和北顺王刘猛。
随后与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凉州羌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站在一起,听从二人的调遣。
找到组织后,泄归泥也全然没有先前的战败的颓丧了。
此地人才济济,大家合并一处之后,兵马三万有余,比之轲比能还要略胜一筹。
果然还是跟着大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