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地方上掌握的权力,尤其是兵权也是被严格限制了的。
首先,最明确一点就是朝廷中央掌握所有的常备军,所有驻军都归中央管辖。
那些临时军事需要而设置的都督,都不是地方官职,而是中央官职,他们代表中央都督当地。
常备军之外的义务兵也归朝廷统领,平时都尉只有练兵的权力。
只有战时,地方刺史、太守才能在都尉的配合下征调役兵征战。
当然,朝廷的主要战斗力还是依靠常备军,远征别地或者戍卫边疆都是依靠战力强大的常备军。
刘禅和诸葛亮等人的计算过,朝廷若是要完全掌控天下十三州,配合兵役制度下,朝廷手中的兵力总数量当维持在三十万。
其中常备军当不低于八万人,将天下分为五个战区和中央一共六个区域,进行常备驻守。
这个数量,常备军达到了,但是服役兵力目前季汉还有一些差距的。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天下大乱之后人口锐减。
以及刘禅又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严格执行百姓青壮只两年服兵役的制度两个原因。
这一点刘禅并不太担心,随着朝廷掌握的人口的增加,这个数量肯定也会增加。
他的关注点在三十万这个数量上,他明白这已经是相当低调,不能再降,再少就会有国防漏洞。
这方面西汉、东汉分别给了正面和反面教材。
当然,东汉初期那个数量有水分,其中包括了十一万人的属国兵力。
属国兵是指在属国都尉统辖下服属于汉王朝的少数民族兵,属两汉边防兵系统。
虽然这股兵力在纸面上确实很唬人,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部分兵马是不可靠的,至少刘禅和诸葛亮都有这样的认识。
此外,东汉初期还有边防军总兵力约两万四千人、各郡国总兵力约十四万四千人、中央军总兵力约一万两千多人。
这么来算的话,东汉朝廷有二十九万的常备兵力,但实际顶用的也就十八万。
这对一个泱泱大国来说,着实有些小家子气了,当然,这也是东汉朝廷从一开始就面临的局限性。
光武帝刘秀都完不成土断,没有税收没有钱粮,朝廷哪里去养这么多的军队。
西汉朝廷则就厉害了,在汉武帝时期,有七十余万的兵力。
整个西汉,军队总数大约在六十万到八十万之间徘徊。
当然,也不能单单从数量上指责西汉穷兵黩武。
一个政权拥有多少军队,主要看两个主要因素。
第一,这个政权的国防需求,也可以理解为国防负担。
第二,这个政权的人口和耕地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