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对江夏的进攻而被调回江东布防,此时的广州是没有外部援军的。
当下郁林郡陷入战火,还有比这更好的出兵时间吗,显然是没有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朝廷在六扇门这个强力特务机构的协助下,大多数战机并不会流逝的。
刘禅虽然为了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而牺牲了一定的地方灵活性。
但也还是尽可能的用其他辅助手段弥补回来的。
根据指挥条例,李恢一入场,他立刻便成为广州战局的最高主帅。
丁奉、桓麟、甘醴、吴砀、曾夏他们则自动归于其麾下指挥序列之中。
当然,即便不是按照硬性规定,便是表面职位上看,李恢也是这里的最大官员。
另外人家是外戚,是最受信重之人,稍微懂点人情世故也就该知道不能跟人家对着干。
所以,汉军在荆南、广州战场的指挥体系便可得以统一。
桓麟、吴砀、曾夏在南海郡一边打一边受降整编当地人马。
令人惊奇的是,一直在打击地方豪强大族的汉朝廷,此刻竟然在积极寻求当地豪强的合作。
而在江东一直与士族妥协的孙吴政权,却是广州地头蛇眼中可恨的仇人。
因为东吴此前对本地统治从步骘到吕岱一直是军事高压,本地豪强多有不满者。
而桓麟本身也是豪强出身,给他们展现出来的态度和蔼好商量,以至于充分的被吴砀、曾夏等人当成了自己人。
他们这一路人马,据说已经超过了两万兵力。
丁奉手里也有数千,而李恢则是出动了一万五千人马。
他并不担心突然抽走这么多兵力,会让交州出现不好的事情。
从战略上讲,打下广州后,便能与荆州连成一片。
交州便是全境造反,也逃不出朝廷的后续征讨。
相反,李恢倒是希望看到交州一些人跳出来,让朝廷好清理一波隐患。
另外,因为此前刘禅下令他向南寻找占城稻的探索任务。
他虽然没找到那什么占城稻,但是发现了好几个南方的国家。
本着开放的外交政策,李恢便派出官员与之接洽,建立了初步的外交。
当时,士燮虽然与朝廷争夺地方政权,但是并没有敢阻挠朝廷的外交事业。
相反,他还给予了一定的配合。
东南地区不愿意开放的国家则被他和李恢给予了军事威胁。
所以最后他们也都愿意响应汉朝廷的开放外交。
李恢前后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刘禅钦点的万里石塘。
扶南、林邑、堂明等国国王纷纷派遣使者到成都朝贡,建立了弱牵制的宗主国和朝贡国关系。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