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字上轻轻一点。
“作为首个实现科幻类型片工业化制作的导演,您认为《空间折迭》的成功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空间折迭》最大的价值,或许是验证了类型片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可能性?”
“您指的是好莱坞式制片体系?”
周澜敏锐捕捉到关键词。
“不完全是。”
李杰微微摇头。
“好莱坞的工业体系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当然,它的制片体系同样有着独到之处,其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工业体系?”
虽然周澜知道什么是,但她现在是一个采访者,需要站在读者的视角进行提问。
“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黑客帝国》里的子弹时间,想必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已经是影史经典镜头。”
“它是1998年拍的,当时的好莱坞就已经利用计算机编程、激光定位等工业化的手段辅助电影拍摄。”
“10年过去,我们这边对于电影工业化的应用,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很多特效镜头,只能请海外的特效团队制作。”
“所以,你才拍《空间折迭》,是吗?”
“只是想尝试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