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联发科沪市分部的办公楼。
联发科的创始人叫蔡名介,是湾湾赴美引进半导体技术的先驱,绰号“湾湾ic设计教父”。
1995年,蔡名介成立了联发科的前身--多媒体小组,当时只有20多个人。
1997年5月28日联发科自立门户,从小组中拆分出来,而蔡名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联发科的掌门人。
因为当时小日子挺不错国家的dvd、vcd价格贵的吓死人,联发科一开始就锚定了依靠研发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起家的方案。
联发科通过将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集成在一起,还提供软件解决方案,此举得到了众多dvd厂商的追捧,一夜之间市场随处可买到几百块的dvd。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联发科在dvd市场耕耘了4年,占据了市场60%的份额,而且联发科在湾湾市场首日便涨停为股王。
这一点,和之前说的朱海炬力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错,因为朱海炬力学习的就是联发科的成长之路,只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而朱海炬力选择的是3芯片罢了。
但毫无疑问这两者都是消费芯片领域里面风光一时的产品,也是这两家企业拿到的第一桶金。
随着时间流逝,联发科虽然在dvd芯片市场呼风唤雨,但是市场已经日趋饱和,所以联发科不得不考虑拓展新的领域,这时候蔡名介最终选择进军手机芯片领域。
虽然从来没搞过手机芯片研发,湾湾也缺乏这样的人才。但蔡名介依旧坚持把手机芯片研发作为战略制高点,全心投入挖掘人才和技术,还找来了美国从事手机基带芯片开发的技术大牛徐之强。
于是,在2003年,联发科终于研发出第一款手机芯片。
但纵然在dvd领域名声鹊起,联发科作为手机芯片领域的新手,却让很多手机厂商都不敢吃这个螃蟹。
所以联发科真正崛起,还要在之后k芯片。
在那个时候手机芯片厂商只提供芯片给手机制造商,其他的方面都需要手机制造商自己解决,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周期过长。
联发科瞄准这一痛点,推出一站式手机解决方案,将手机芯片和软件平台预先整合在一起。
这一下子就让手机厂商制造手机门槛降低太多了,一时间造手机跟开餐馆一样简单。
这一爆发,迅速在深市催生了众多的手机中小厂商,那些售价几千的国外品牌哪里招架得住这种低价攻势?
所以就这样,让联发科在手机市场站住了脚跟。
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联发科头上顶着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