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自如嫌军务繁忙,安心做一个文官也行,至于爵位,可以封他为国公,仅次于亲王、贝勒等宗室重要成员。
这种超高待遇,在清国诸多王公贵族之间,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但黄太吉认为,招降王自如利大于弊。
“王自如等文职尽为我得,则南朝之君视文职如草芥,此后文职不敢担当;武职尽为我有,则南朝之君视武职如寇仇,此后武职亦不愿效力。”
黄太吉以此作为理由,在御前会议上,说服了诸位王公大臣。
但可惜,负责劝降的渝亲王阿济格,一连见了王自如数十次,每次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
偏偏阿济格还不能放下身份,和王自如对骂一场,让他都差一点儿气糊涂了。
阿济格后面干脆向黄太吉请罪,卸下了这份差事。他堂堂一位亲王,位居清国前三五人之列,还要受王自如这个败军之将的羞辱,这让他又如何能心平气和呢?
他渝亲王难道不要面子了?
辅国将军祖天复和轻车都尉孙绍祖,也先后奉命来到王自如房中,想要将其说服。
祖天复有点儿不好意思见王自如。说实话,他也算是王自如的心腹部下了。临战前,王自如并没有安排祖天复上阵厮杀,而是让他坐镇宁远卫城,看守大周主力的后路。
松山大战时,虽然清国主力分成两部,将大周朝汇集在松山、杏山一带的十多万人马前后围住。
但反过来说,清国一部分主力,也介于塔山、宁远和松山、杏山一带之间。
王自如指挥部队向南突围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