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主力退回到锦州一带以后,高台堡、前屯几处地方的关宁守军,像是难民一般,疯狂逃向山海关。
在朝廷没有补充足够兵力之前,不可能再让这些人坚守高台堡、前屯等处地方了,要不然,到时候这些人投降清军,反而麻烦更大。
能收拢数万人马,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守力量,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至于辽西大片领土,只能让清国占去了。
好在清国在这次国运之战中,先后有镇江堡、盖州这两处地方失守,在山海关城下又遭到了登莱水师的炮火洗地,自多罗巴彦贝勒以下,有十余名高级将领或者皇室重要成员阵亡,死伤高达数万人。
清军主力忙于修整,也急于消化锦州、塔山等处新占领的城池,暂且无意于继续攻打山海关,倒是让大周朝廷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
国运之战落幕,大周主力尽失,这在大周高层人士中间,已经是众所皆知之事,但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宣传口径,却不能这样如实讲述。
要不然,普通老百姓得知大周主力全军覆没,对于朝廷的敬畏之心便会荡然无存,到时候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
尤其是盘踞在豫省的李鸿基部,他们若是得到消息,蠢蠢欲动,朝廷短时间内,还能从哪里调集一队精锐兵马,压制住李鸿基的狼子野心?
因此,大周朝廷对于此次国运之战的宣传基调,就只能是报喜不报忧,把丧事当做喜事来办。
礼部堂官钱敬文便在金銮殿上言道,“这次大周获得小胜,从台面上来讲,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众所周知,此次国运之战,分为东、中、西共三条战线,东线镇江堡、中线盖州,都是大周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