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曹化蛟决定向冀国公府一系投降,是发现他的个人勇武,在越发犀利的火器面前,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五百步之外,乱枪齐发,即便曹化蛟身穿三层重甲,也扛不过去。
更不用说,冀国公府一系主力所配备的小火炮,火力威猛,便于携带,坚城险隘或许不要紧,但对于那些偏远小县来说,那就相当要命了。
那些负责防守的衙役、民壮,平时还得自带干粮上班,在犀利的火炮面前,怎么可能替县老爷们玩命呢?
也就是说,冀国公府一系只要有心吞并,汉中府落到冀国公周进手中,是分分钟的事情。
考虑到这一点,曹化蛟决定率领部众投降,与其日后被冀国公府一系逼到墙角,还不如现在提前下注,也好抢占有利位置。
那个负责游说的保州府学教授傅检,不就是因为提前下注,而博得了一份光明前景么?
另外,曹化蛟本来就与冀国公周进有旧,叔叔曹兆文以身许国之后,他能谋得汉中守备之位,便是出自冀国公周进的谋划,已经有过令人感怀的合作案例了。
很快,曹化蛟便如愿以偿,因他属于带资入股,直接获得了陕甘总兵的宝座,足以和冀国公府一系主要将领韩奇、穆济伦、方昆、张诗卿、卫若兰、陈也俊等人相提并论了。
不过,冀国公府一系的营伍编制,和旧朝原有的营伍编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以曹化蛟为例,他既是在金陵扬光小朝廷兵部大堂挂上号了的陕甘总兵,又是冀国公府一系内部设置的陕甘军总指挥,他手下的参将、守备等心腹干将,又普遍兼领旅长、团长头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