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成简易土台阶,方便石碾子踩着向上挖,也方便等会进出积石冢。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
掉落的不仅是土,还有很多石头。
积石冢通常用石块堆垒四壁筑墙,墓底铺碎石。
在碎石上放置石棺后填埋,最后再在墓顶铺一层碎石。
可以说积石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石头!
姚爷掌握的也正是这点。
他找红山文化墓葬时,通过观察风水确定位置,然后下扎杆打探洞。
只要在同一区域相近深度,大面积打到石头,基本就能确定是积石冢。
我捡起和泥土一起掉落的碎石看了看:“碾子,快挖穿了,力道再轻点。”
“好。”
石碾子的速度又慢了点。
几铲子下去,噗的一声轻响。
我俩头顶上出现了拳头大的窟窿。
洞打进去了!
“通了!”
“嘿嘿,我再慢点。”
都不用我叮嘱,石碾子小心翼翼的把洞口扩大。
洞扩到能容一人进出的大小,我就让他停了下来。
“行了,这么大足够了。”
“你在下面等着,我进去看看。”
我拿铲子准备在洞壁上挖两个脚踏方便进出。
石碾子却直接抱住我双腿,把我举了起来。
呼的一下,我上半身被他塞进墓室。
跟着我双手往地上一撑,向上缩起双腿,整个人都进了墓室。
“陈爷,灯!”
石碾子高高举起应急灯。
我趴在洞口,右手向下一捞。
把应急灯拎了上来。
举起应急灯向四周照了一圈。
石墙上空空如也,正中堆垒起一座石台。
透过石台的缝隙往里照射,里面似乎放的有东西。
我不紧不慢的站起来。
看向放在石台上的头颅。
近距离一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头颅。
而是个彩陶筒形罐。
罐身描绘有类似猴子面具的图案,也正是刚才吓到石碾子的脸。
筒形罐在红山文化中较多见,且多为祭祀用品。
我拿起彩陶筒形罐,上手分量感挺轻。
说明陶制疏松。
而且这件筒形罐没有底,完全空心上下通透,不具备实用性。
很大可能是祭祀使用的器物。
时间紧,我也没工夫仔细研究。
于是把彩陶筒形罐递给下面的石碾子。
“接好,装吊篮里先送上去。”
“噢。”
石碾子双手接过彩陶筒形罐看了眼,随后老脸涨红起来。
“脸是画在上面的啊?”
“我还以为看到死人头了呢,白被吓了一跳。”
“等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