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就全暴露了,眼看空饷吃不上,还要上去和反贼玩命,于是就不干了。
山西官员发疯一样上书皇帝,说孙传庭是故意的留着反贼是想和朝廷讨价还价,达到拥兵自重的目的,还把反贼故意赶到山西,想染指山西军权,有割土裂强做西北王的野心,比反贼更可怕。
这个时候,东林党得到了前线消息,立即在朝堂上开始弹劾孙传庭,崇桢皇帝无法辨别真假,疑心病发作,一道圣旨,罢了孙传庭的职位。
大明的朝堂,就像一个优秀的助攻手,成功的把李自成、高迎祥救回岸上,让他们有了喘息机会,等待时机,准备卷土重来。
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为彻底解决大明安危,本着“攘外先安内的”原则,想把山海关外的辽东大军大军调来平叛,可由于辽东战事不断,于是陈新甲提出一个壮士断腕的方案,收缩兵力,退出辽东,让出山海关以外的地方给满人,集中十三万主力扫灭各地叛军再说。
陈新甲的想法,也打动了崇桢,应该说这是最适合的方案,如果这果,大明很可能渡过难关,可也只能想一想,主动丢了辽东,皇帝不知道在朝堂上会被骂成什么样,又会有不少东林堂要上演以死抗争,血贱金銮殿的戏码,而陈新甲估计会被直接打死在大殿上。
于是不堪重压的陈新甲又提出另一方案,让洪承畴主动出击,尽快和满清决出胜负。
无论胜负,都可以节省大量军饷,都可以让大明抽出身来,对内平叛。
这天大朝会,兵部尚书陈新甲在朝会上刚把放弃的辽东的方案试着提出来,只听得满堂咒骂之声,一众东林就问候了陈尚书全家外加小姨子。而兵部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名叫光时亨,不顾行规,跳出来直接反对自己的上官陈新甲。
大学士李建泰别看六十多岁了,平时一副大儒风范,这时也撸胳膊,挽袖子上来和陈新甲打架,一巴掌扇掉陈新甲官帽,一手搂到陈新甲的胡子,撕打起来。
兵部侍郎杨嗣昌和几个同僚一看,本部尚书被打,立马上去拉架,保护住陈新甲。其它的东林党见老家伙李建泰都动手了,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露出流氓本色,一拥而上,加入群殴。
衣服撕裂之音,大学士们的骂街之声在大殿中回荡,更多的官员站在一边面带喜悦的看着热闹,只有少数大臣无奈的摇摇头。
龙椅上崇桢面色铁青,他虽然没指望大臣们通过这个方案,可也没想成了这个样子。
大学士们仿佛认为干一架就能解决大明如今的困境!
崇祯忙命殿前武士将人们分开!随着陈新甲的被\\\"ko\\\",这项策略也就此完蛋!可陕西的李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