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王爷和他秋后算账。”李信稍稍停顿了一下,眼见叶布舒听在认真听自己说话,就接着说道:“大致可以按他的要求做,但他不能在成都,要把他安排在西安,这样最是妥当。”
叶布舒听完点点头表示同意,接着问道:“那他他人马如何处置?”
“吴三辅的关宁大军,虽说是百战老兵,在外人看来好像是一支劲旅,但实际他们都年到中年,战力早就名不符实,养着这样的军队不如赐予田地,将他们分散到四川各州县,让他们做个农夫更有益处。同时这支大军不再了,这个吴三辅最后的一点依仗也就没了,只能老实做人了。”
“嗯,就按你说的办吧,在你离开西安前先替本王把这件事办了。”
”谨遵王爷吩咐,还有一事李信不得要领,还请王爷明示才好,免的辜负了王爷的厚爱。“
叶布舒抬看了看李信没有说话,而是站起身来说道:”随我到花园中走走吧。“就这样二人一前一后游荡在花园中。
“属下即将就任三省学督,要在各州府兴办书院,但不知所需银两是否要找各地官员筹集?”
“不必,你所需花费报到本王这里,本王批示后,陕甘二省的你找洪承畴,四川的你找范文程即可。”
“王爷,不知这学府中王爷是想要培养吏员还是官员?”
叶布舒听到李信这 样问自己,也有些不解,随后反问道:“吏又怎样,官又怎样?”
“吏员即是实用之人,可分往各地为主官驱使之用,但要是官则要以谋划政务为主,不能做刀笔吏。”
“为什么要分的这样清楚,亏你还是读书人。”叶布舒的回答让李信听出了些许不满。
李信不由的心中一紧,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只得说道:“请王爷训示。”
“两汉之际,每处长官独称为官,其属官皆称为吏,吏做好的可直接为官。就连当时的数位宰相也是吏员出身,所以汉代政治风气极为敦厚笃实,唐代时虽说官与吏分的更清楚了些,但吏员依旧可凭能力成为一处长官。再看近前元明两朝,官吏之分已经是泾渭分明,吏再有能力都不可为官,所以就有了绍兴师爷这一行当,而元明官员则多眼高手低,不通政务乡情。”
“属下糊涂,请王爷明示吧。”李信有些撑不住了,叶布舒说了半天,他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脸上上禁不些沮丧的神情。
“你呀,读书读到了举人也没想明白吗?汉唐为何雄壮万里,因为能人辈出,这些人才哪里来的,不就是这些看上去普通的吏员中出来的吗。在明朝吏治腐败,很大一个内因是官员无能,斗不过手下的吏员,常被玩弄于吏员的手中,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